资料图 9月29日晚,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北京与商界、慈善界人士会面交流,就慈善事业发展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巴比”慈善晚宴29日傍晚在北京闭门开宴,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携手“股神”沃伦·巴菲特与中国富豪开启了中西慈善对话。此刻,彼得·巴菲特也密切关注着父亲的中国之行。这位曾获得艾美奖等多项大奖的音乐人,不仅计划展开个人“音乐与对话”中国巡演,而且亲自管理着自己的慈善基金会。
彼得·巴菲特在以书信形式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于父亲与盖茨的此次引发世界关注的中国慈善晚宴表达了观点:“我想,我的父亲希望中国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文化背景的慈善表达方式。要记住,慈善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对人的关爱’。”
“马丁·路德·金是我自儿时起就崇拜的英雄。当然,在追求真正自由和平等的世界上,他仍有未竟的事业需要有人继续。”他说。
他说,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曾经告诉过他,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不公平,这不仅关系到当事者,也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有人正遭受着饥饿和贫困,我们都有责任去想办法改变这个情况。
“我的父亲选择将自己的财富捐赠给专门从事慈善工作的机构。他不直接参与慈善具体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人类的关切不够深切,而是因为他觉得有人能够比他更好地将这些钱使用好。”他说。
虽然与“股神”父亲所走的投资之路不尽相同,个人奋斗成功的彼得也颇得父亲的真传。“我们都专注于自己投身的领域,尽量控制自己的机构规模。父亲善于在市场上发现价值被低估的项目并且坚持长期投资。”他说:“我的慈善基金会则专注于女童和妇女慈善事业,因为她们的价值也被低估了,我们长期致力于帮助他们——直到这个世界认识到她们的真正价值。”
在投身慈善的过程中,彼得也曾遭遇困难和挑战。他说,这个世界上实在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投入精力和关注,需要花时间去甄别并寻找到着力点。我们先制定清晰的行动战略,这样才能够让善款的使用成效更为明显。
彼得支持父亲捐赠财富的选择,他说:“(东西方慈善)在对人的关切上是共通的。我相信,中国将在全世界的慈善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投身商界,但彼得还是通过艰苦努力,成为一名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在他最近出版的新书《人生由你打造》中,记录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父亲给他的帮助。他引用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总结道:“有能力的父母应该给子女留下一笔财产,够做任何事,但不够无所事事。”
彼得计划在父亲的中国之行后也在中国展开“音乐与对话”巡演。行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富二代”高端论坛,他希望在中国年轻人中传递“实现自我发展与承担家庭、社会责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