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红基会的“曜阳国际老年公寓”项目中,出资方所能获得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多地的“曜阳国际老年公寓”项目介绍显示,其用地均为当地政府无偿划拨。
在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中,非营利性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便是一类,此类土地中的一种便是老年人社会福利设施。
根据昨日本报的报道,各地的“曜阳国际老年公寓”均为建设方出资,建成后,红基会先拿走20%的房源作为慈善事业用房,另外的80%的权益则归红基会与建设方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所有。这部分权益两者是否进行分成,目前尚不得而知。
北京曜阳国际老年公寓的销售人员透露,该公寓有租售两种模式,一次性出售房屋、每平方米销售均价约为1.4万元。至于租赁方式,短期租赁则需要先入会,缴纳10万元会员费,之后可以以每套每月租金为4900元~6500元租借房屋,起租期为3个月,其间每天还需要缴纳35元的餐费。或者按年度整年租赁,租赁均价约为每年5.8万元/套。而搜房网的信息显示,用于销售的房源为70年产权。
对此,红基会事业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吴昂坪的解释是:“国际老年公寓的项目是红基会和投资方共同注册企业来进行建设的,收益共同管理。是通过公益和市场化共同完成,市场化部分是用于回收投资成本,公益部分的收益用于公益活动。”
在这些项目中,投资方事实上是节约了建设用地的成本。而红基会得到的,是服务面十分有限的慈善资源。
此外,“曜阳国际老年公寓”显然不是一个非营利的项目,否则便无法解释有公司愿意投入巨额资金。既然不是非营利项目,又是如何获得政府无偿划拨的呢?是操作瑕疵还是有关规定模糊不清?
王振耀表示,慈善组织介入商业投资保值、增值,这是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中国,这个形式还处于初步阶段,无论是相关规定还是制度,都需要进一步改变。
谁在审计红十字会社会捐款?
据财经网报道,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2011年第31号审计结果公告》显示:中国红十字总会及其及所属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存在5个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问题,并指出问题金额为219.71万元。
消息公布后,各界开始对这一金额是否源于社会捐款产生疑问。
次日,红十字总会副会长王伟解释称:公告所披露的问题是针对总会2010年财政拨款的使用,不涉及社会捐款,且问题均源于技术层面操作不当与核算不规范,不存在贪污腐败、假公济私、“小金库”等问题。
但这一解释没能打消上述疑问,反使疑问更加加深: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基金会(下称“红基会”)在使用社会捐款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谁在审计其社会捐款部分?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各级红十字会与红基会需要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和相关部门监督。
从红十字会的官方回答和公开资料可以看出,此次审计署所审计的红十字会财务数据,是其作为国家事业单位所接受的财政拨款等事项的花销情况,并未涉及其对社会公众所捐善款的管理和使用方面。而公众对红十字会与红基会对社会捐款使用的担忧并非无稽之谈。
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红基会均聘请一家名为“中维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所接受捐款进行年度审计。然而,据媒体调查,中维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只有5个合伙人、30万注册资本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其网上能查询到的信息少之又少,甚至连官网都找不到。
红十字会为何选中维?
红基会所接受与使用的社会捐款数额巨大,为何偏偏指定一个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根据民政部相关文件规定,像红十字总会和红基会这样的“全国性社团组织”,需要从民政部相关规定的审计机构名单中,选择一家机构对其业务进行年度审计。
2006年,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曾发布《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关于加强全国性民间组织财务审计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中维会计师事务所是当时“经民政部招标指定”的负责基金会年度审计的15家社会审计机构之一。